由深圳大学与力高集团等单位共同编制的全国首部居住建筑防疫设计团体标准《居住建筑防疫设计导则》于9月9日正式发布,并将于2022年11月1日开始实施。《导则》对防疫建筑的基本定义、相关术语和设计要求进行了规定,填补了建筑防疫设计领域技术标准的空白。

图1 《居住建筑防疫设计导则》标准发布公告
01编制背景
2020年爆发的新冠肺炎在全球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健康危机,疫情防控已经成为常态。建筑是疫情传播的主要场所,而当下国内外尚缺少成体系的建筑防疫技术标准。针对建筑的规划、设计和运维管理,编制面向防疫要求的标准、提升建筑防疫设计水平、降低病毒在建成环境中的传播风险,成为建筑设计研究的重要命题和建筑设计行业的迫切需求。
02编制过程
由深圳大学与力高集团牵头,深圳市今典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与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筑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协鹏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万物云空间科技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大金(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深圳研发分公司共15家单位组成联合研究团队,从2020年2月新冠肺炎爆发初期就启动了对建筑防疫设计的研究。 2020年9月,中国建筑学会正式批准标准编制立项。
在历时两年的标准编制过程中,深圳大学与力高集团会同各编制单位对条文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并开展了20多个住宅项目的防疫设计实践进行验证,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意见征求阶段,《导则》广泛听取了国内外各界专家的意见,并进行了多轮专家论证和反复修改,最终完成编制工作,由中国建筑学会批准发布实施。
03标准创新
《居住建筑防疫设计导则》针对建筑设计中有可能影响疫情传播的各个环节,包括规划、建筑设计、通风空调设计、电气与智能化设计、给排水设计、服务与运维等做出规定,进而全面提升建筑健康性能,尤其是防疫性能,减少建筑住户的感染风险。《导则》对建筑防疫设计的科学化、规范化具有积极的指导性意义。
▪ 首次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探讨流行病疫情防控措施的落实。
作为国内外首个居住建筑防疫设计导则,从建筑设计的每个细节出发,将防疫的要求融入其中,通过医学和建筑学的跨学科交叉,使未来建筑在提供居住的功能同时也保证了居民较低的疫情感染风险。
▪ 首次提出建筑防疫设计等级分级。
《导则》根据居住建筑中使用人群的聚集密度、免疫能力以及疫情发生后可能会引起的后果的严重程度,对居住建筑的防疫设计等级进行一、二两个等级的划分。
▪ 整合多种新型防疫技术和防疫设备。
《导则》整合了智慧社区、远程测温技术、人脸识别技术、电梯选楼层技术、空气消毒灭菌技术等在当下抗疫过程中卓有成效或广泛采用的多种技术设备,使其更完整、规范地体现在建筑防疫设计的应用中。
▪ 平疫结合的建筑设计与健康服务。
《导则》中的多个条文均针对平疫不同时期分别提出了建筑设计的要求与运维策略。另外,《导则》也对建筑的医疗、生活配套进行了建议和规定,要求其在设计时即预留出疫情期间需要的必备条件。


《居住建筑防疫设计导则》 联合编制组历次会议照片

《居住建筑防疫设计导则 》 封面
此次《居住建筑防疫设计导则》的发布,以建筑设计相关标准对防疫工作进行解读,对促进居住建筑环境提升、疫情防控常态化、健康建筑和健康城市的建设都能起到推动作用。 本导则是深圳大学深圳市建筑环境优化设计研究重点实验室、深圳大学-力高健康建筑研究中心的健康建筑与健康城市团队在建筑设计领域对于防疫理论研究的重要进展,也是各单位为建筑行业的疫情防控做出的贡献。
本导则现已进入出版程序,将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于2023年1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