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通知

中瑞零碳建筑项目——2023年高校学生零碳知识传播和能力培训深圳大学篇

一、活动概况

2023年,中瑞零碳建筑项目组在中瑞零碳建筑项目框架下与深圳大学达成合作,以深圳市建筑环境优化重点实验室和瑞士低碳研究院作为联合设课单位。深圳大学是该项目在华南地区的唯一合作院校,作为入选的唯一非985高校,本次机会非常难得。

2023年至2024年上学期,中瑞零碳建筑项目合作与“可持续建筑”微专业进行了深度合作,内容包括举办宣讲零碳建筑相关概念知识、政策法规、经验案例的系列讲座,并对微专业核心课程“绿色与健康建筑应用实践”进行了全过程低碳建筑设计指导。

二、专家讲座

在2023年10月13日北京时间下午2点,由中瑞零碳项目组和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可持续建筑”微专业师生展开了题为 “What is ZEB and its goal” 的第一场讲座。中瑞零碳项目组总经理Wesley Wojtas先生,宣讲人Adrian Altenburger教授,以及多位中瑞零碳专家团成员作为参会嘉宾参与讲座,讲座由深圳大学崔冬瑾副教授、李昊老师主持。

讲座宣讲人Adrian Altenburger教授对瑞士的零碳项目进行了详细而生动的讲解,并使用多个案例生动解释“多专业协同”在建筑行业零碳创新中的重要性。

图1:中瑞零碳项目会主席Wesley Wojtas先生,Adrian Altenburger教授、中瑞零碳项目中方代表及深圳大学的崔冬瑾、李昊老师及学生参会

图2:中瑞零碳项目会主席Wesley Wojtas先生发言、Adrian Altenburger教授讲座

三、设计辅导

设计主题: 公共建筑的绿色低碳更新

设计时长: 9周

设计要求:利用同学过往自己的设计进行绿色低碳更新设计,或以真实既有建筑结合实际更新改造需求,以及周边建设现状开展方案设计、建造、运维等绿色建筑技术应用,从现场照片、实地调研、分析、设计方案、绿色建筑技术应用预测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中瑞季碳建筑团队专家开展了三次“零碳建筑知识培训”系列讲座,主要内容包括零碳建筑的设计手法,相关法规和政策,学习全生命周期的建筑碳排计算方法,结合气候因素来考虑建筑减碳,比如全面理解建材选用,建造方式,建筑翻新标准,运营管理,废旧建材管理,碳汇等因素对建筑碳减排的影响,干货满满。

图3: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UAD)国际设计中心(IDC)主创建筑师李寅的“构造、细部和建筑”讲座

小组成员: 杜乐诗 |肖荣彬 |简筱岚 |詹依莉 |雷心悦

指导老师: 崔冬瑾|丘家琪|张彤彤|李昊|袁磊

低碳建筑设计指导: 李寅

改造策略:

功能上:综合、为周边社区服务、运动馆

人群需求上:更绿色、更安全、更健康

自然条件上:利用光、引入风、改善热

点评:总体思路清晰,对光伏、通风等技术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在图纸上可补充整体功能策划及建筑智能化的增加。

深 湾美苑--深圳湾美术馆改造

小组成员: 殷嘉悦 白雨晴 王荣敏 刘涛 张翔

指导老师: 张彤彤|李昊|崔冬瑾|丘家琪|袁磊

低碳建筑设计指导: 李寅

改造策略:

空间改造:灵活空间,营造适宜环境支持展品

全时段环境感受:晨、午、昏、晚的时间景象打卡

公园延伸:对外开放、增强互动性

点评:美术馆的主体性较强对展品的适配性有待加强,不过适合作为公园的小品去考虑,以建筑作为手法进行空间优化对建筑品质有较大提升,图面表达仍有提高空间。

翠 食乐舍--荔山餐厅改造

小组成员: 欧阳子航 | 何子熙 | 王楚锐 | 萨塔尔 | 程子隽

指导老师: 崔冬瑾|丘家琪|张彤彤|李昊|袁磊

低碳建筑设计指导: 李寅

改造策略:

健康饮食展示体验中心,将健康的自然生态的疗愈功能与体验带给使用者

点评:现在以建筑营造“绿色”、“生态”的自然状态立意新颖,建筑与体验结合能加强绿色的感受。可以在“建筑结构一体化”中增添轻盈感和透明感,捕风塔对建筑的作用是否是最佳解决方法值得探讨。

庭 园--游戏产业园中庭改造

小组成员: 刘睿 | 陈熙来 | 冉博华 | 黎挚楷 | 林莎浪

指导老师: 张彤彤|李昊|崔冬瑾|丘家琪|袁磊

低碳建筑设计指导: 李寅

改造策略:

1.打造连通桂湾公园和前海运动公园的步行廊道

2.融合创意游戏园区与城市客厅,打造“办公楼中的公

园”,以通风为题眼创造良好空间感受

3.打造高效,集约的游戏产业基地

点评:在建筑形态“放”和“收”之间需要进行一定选择,环境问题及解决都不错,但是从表达来看氛围渲染应该使用“建筑化”来专业表达。

八 分钟生态廊--学校中庭改造

小组成员: 吴奕超|邱振龙|林玥|周豪顺

指导老师: 张彤彤|李昊|崔冬瑾|丘家琪|袁磊

低碳建筑设计指导: 李寅

改造策略:

1.利用课间8分钟,打造学生乐于使用的公共空中空间

2.融合绿色元素,打造学校的“公园化”空间

点评:优化小朋友的课间生活的立意较新颖但表达过于“数值化”,廊道的结构可进一步进行优化,是否可以有空间的量化部分。

非常感谢中瑞团队在项目中对深圳大学“可持续建筑”微专业设计课程《绿色与健康建筑实践》的持续关注与支持,为学生提供了 非常系统、有益的可持续建筑设计和绿色建筑优化经验与思路,他们都为同学们继续前行装上了 满满的知识行囊。

四、项目背景


为了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强中瑞两国在建筑行业减排领域的合作,2020年11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瑞士联邦外交事务部签署了在建筑节能领域发展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在此备忘录框架下,瑞士发展合作署(SDC)发起并资助了中瑞零碳建筑项目,旨在通过引入瑞士的经验和技术,支持中国制定零碳建筑技术标准和建筑行业中长期碳减排路线图,并在不同气候区建设零碳建筑示范工程,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能力建设活动,最终推动中国建筑行业的碳中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