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通知

庆祝《居住建筑防疫设计标准》通过专家组审查!

12月10日,由深圳大学会同力高地产等单位编制的中国建筑学会《居住建筑防疫设计标准》审查会在深圳成功召开。

本次标准审查会以线上及线下同步的形式举办,审查专家组由华中科技大学刘小虎教授为组长,中山大学杭建教授为副组长,成员包括清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融创集团等共8位国内顶尖专家,深圳大学、力高集团等编制单位的编制人员参加了会议。

自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以来,人们对健康建筑及防疫建筑的需求暴露出现有规范的空白。 我校团队的《居住建筑防疫设计标准》在《2020年中国建筑学会标准制定(第三批)》中获得通过。深圳大学在健康建筑、绿色建筑、建筑设计领域有多年的研究积累,主持及参与制定过数十项规范,具有坚实的基础。

自2020年申请开始,《居住建筑防疫设计标准》的编制工作经过一年多的试点研究,在广泛征求国内外意见并不断提出论点反复实践后,终于完成了标准。

内容介绍:《居住建筑防疫设计标准》是首个针对防疫建筑提出的设计标准。该防疫标准的出台, 聚焦建筑防疫 的痛点难点 , 汇集 建筑防疫的先进技术,完善建筑防疫技术体系,开发建筑防疫产品和设备,为国家防灾、防疫事业和百姓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居住建筑防疫设计标准》建立了从室内外设计到运营管理的全面防疫标准,同时从各专业针对防疫设计提出相应建议与要求。

《居住建筑防疫设计标准》章节要点:

总体规划设计

•保证建筑小区或场地通风顺畅,避免场地人行区域出现涡流区;

•道路流线和宽度设计考虑能在疫情期间减少人员近距离接触的场景;

•合理规划化粪池、垃圾房、垃圾点、排水管道和配套的医疗室的布置位置;

•建筑小区在疫情期间可以进行封闭管理和免触碰测温检测。

建筑单体设计

•主要考虑自然通风、机械通风和防止回风系统的交叉感染、排水系统、室内免触碰设计、居家隔离等方面;

•单体设计的条文分别在建筑、通风与空调、给水排水和电气智能化四个专业中。

配套医疗设施设计

•医疗配套设施在疫情期间可以进行早期诊断和轻症状病人的治疗。平常时期也可进行日常治疗。

•本标准希望通过提升建筑设计的健康性能,在建筑设计、施工和运维服务全过程改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运营维护管理设计

•主要考虑物业针对疫情期间的建筑设备管理、人员管理的问题,针对不同时期的要求达到平疫结合的有序转换,使居民在疫情期间达到事半功倍的防疫效果。

会议总结:审查专家组在听取了编制组汇报后一致认为《居住建筑防疫设计标准》对建筑设计具有指导意义,为建筑防疫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主要技术内容设置合理,与现行相关标准相协调,填补了建筑防疫设计领域技术标准的缺漏,是以深圳大学和力高集团为首的专家和企业为建筑行业做出的重大贡献。

《居住建筑防疫设计标准》建立了一套综合、完备的防疫设计标准体系,有利于减少疫情造成的损失;作为健康建筑“平疫结合”设计的补充与优化,可以促进健康建筑的进一步发展;与防火、抗震等设计共同作为抵御自然灾害的支柱,能够保证人类居住的安全和健康,提高生活品质。

拓展信息: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绿色建筑团队在建筑、规划和风景园林等多学科交叉基础上,对绿色建筑有深入研究,致力于在绿色建筑科研、工程项目专项咨询中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共赢。团队依托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于2016年6月成立深圳市建筑环境优化设计研究重点实验室,希望传播分享数字化设计及绿色建筑节能设计,关注绿色、健康的人居生活。